A·"画家村"
1.石佛艺术公社 沉寂太久,等了太久
地址:高新区科学大道与瑞丰路交口附近,科学大道南侧(11月17日新址首次画展)

曾经的石佛村艺术公社
说到河南当代艺术,一定绕不开石佛。2006年,旅美艺术家黄国瑞回到老家郑州西北郊的石佛村,在自家房上搭起了红屋顶的工作室,没想到竟引领风潮,最多时有两百位艺术家落户石佛,激情四射的红屋顶覆盖了大半个村庄,艺术家们成立的石佛艺术公社,也空前地引发了媒体和社会的关注,莫妮卡、杰夫·昆斯等国际知名的策展人、艺术家都曾参观石佛。彼时,郑州乃至河南还没有真正的艺术区,石佛无疑是河南当地艺术的星火燎原之地。

新址规划图
2.登封梨面沟村 深山寻意
地址:登封市郊,紧邻少室阙西侧,百度梨面沟村即可搜到

说梨面沟、纪公庙是小石佛村,不知道那里的艺术家们乐不乐意,毕竟艺术是追求原创的,艺术区也是,正如黄国瑞并不乐意别人说石佛村是798一样。但在石佛村之后开始承接艺术家的梨面沟和纪公庙,跟老石佛村的形态确实相似,发起者张卫星、王国平、夏晏等人也都在石佛村待过。
目前有20位艺术家入驻,包括绘画、摄影、陶瓷、手工染布等,并拥有一个展览空间。艺术家们集中在村子的最深处,村民们废弃的房屋被重新装修利用起来,最后的一段土路也被铺上了石子,方便出入。如今,梨面沟在河南艺术圈已经颇有名气
3.古荥镇纪公庙村 抢眼的彩色房子
地址:郑州西四环沟赵高速口北侧不远

相对梨面沟,古荥镇纪公庙村离郑州市区要近一些,就在西四环沟赵高速口北侧不远。远远望去,艺术家们租用的房子都被大面积地染成了不同颜色,十分鲜艳,一部分刻意增加了工业风格的装饰,比如金属楼梯,村子里也有展览室和咖啡厅。在纪公庙拥有古典影像工作室的艺术家夏晏是最早来此的人之一,一段老石佛后期的短暂留驻经历让他对安定的渴望空前强烈,“进口的摄影器材经不起来回搬家折腾”,这也是他没有选择去“前途不明”的二砂等地的原因。如今,纪公庙村有约20位艺术家入驻,门类包括古典影像、雕塑、剪纸、油画等,还有一个3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
B·文创聚落
1.二砂 概念798的变数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与华山路口西南,百度可得

二砂无疑是2014年以来最受文青关注的地方。坐落于郑州华山路78号的中国第二砂轮厂1953年由民主德国援建,留下了大批50年代的德式建筑,工业记忆与艺术的奇妙结合在国内外早有先例,现在轮到了郑州。弧形锯齿式厂房房顶,粗大的热力管网,高大的烟囱与点缀其间的摄影室、设计室和咖啡馆轻易就形成了历史与现实、工业与艺术的极大反差,那种调调的确让人流连。海归80后、郑州人王铮甚至认为这里的硬件比北京798还要好,2013年底就在此租下厂房并注册公司,开始了“更接近艺术的新生活”。随后,一批咖啡店、摄影工作室相继进入二砂。石佛的沉寂,也让文青和媒体把热情倾泻在了二砂,二砂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呼声很高,“郑州798”的概念呼之欲出。根据媒体报道,《郑州市2014年服务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研究利用老工业厂房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政策和实施办法,重点推进白鸽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促进郑州市以创意设计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
2.彩虹盒子 一个梦想的盒子?
地址: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大街与经北一路交口往西50米路北
姜山最近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租下了一处框架结构的老房子,着手做艺术微社区“彩虹盒子”,预计12月对外开放。按照他的想法,艺术家很难自生,所以这里并不是艺术家扎堆的地方,而是一个把艺术带到商业上的空间。与二砂的松散形态不同,“彩虹盒子”有意控制了业态与艺术必须相关联,包括画廊、设计、影像、书店、咖啡、手工作坊等,也会有艺术展览和学术交流甚至时装发布。
3.良库工舍 老粮库的文艺新生
地址:北环与南阳路交叉口往西500米路北

在北环与南阳路交叉口附近,利用一座旧粮库改造的文创空间良库工舍,也在今年9月底通过一场文艺嘉年华高调开放。据良库工舍舍长刘岩介绍,这里的建筑主要包括一座2500平方米的纯松木梁结构仓库,附属的五六个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库房,改建后会分为综合策展厅、LOFT联合办公厅等,也有先锋剧场、复古市集、画展影展等,而在工舍南边,由“郑州法桐之父”史隆甫先生主持修建的一座老楼也将被改造为博物馆,颇具人文情怀。
C·独立画廊
1.莫空间 圈外少人识,圈内公认最专业
地址:新密市区西S232附近,百度可得
在石佛和二砂等耀眼的类型之外,画廊也是艺术空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往往被普通人所忽视。画廊并不仅仅是展示作品、把作品“变现”的地方--时至今日,很多人对专业画廊尚无概念,专业画廊绝非花卉市场卖“行画”(油画工艺品)的画店,它的核心功能是代理画家的作品、帮画家做推广,而不是简单的一锤子买卖。并且,好的画廊“可逛性”并不比一些艺术空间差,你完全有可能在梵高们成名前在那里看到他们的作品。
画廊在欧洲已有两百年历史,在中国则是从八九十年代起步,由于在商业回报上并不突出,做画廊老板并非一件让人艳羡的事,对郑州乃至河南而言,靠市场生存的独立画廊更是弱项,屈指可数。
不过,郑州画廊还是有一些不为普通人所知的可圈可点之地,专业程度甚至可以让一线城市“侧目”。
2014年5月,由意大利策展人莫妮卡担任学术主持,邢培俊、慎伟峰等管理的莫空间在新密低调开放,迄今已举办过油画、摄影、雕塑等类七八个展览,在展览水平、视野、国际性和学术性上被圈内公认为目前最好的艺术空间,专业程度放在北上广乃至国外都是一流的。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个细节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拥有巨大影响力的莫妮卡拒绝了国内众多艺术空间的邀请,而将其作为艺术主持的唯一名额交给了新密,这很难不被视为河南当代艺术在弱项上的一个突破。而邢培俊受访时说,莫妮卡在河南关注很多艺术家,每年都来河南住一段时间,和朋友们一起徒步、交流、看作品,“她热爱河南,莫空间的出现是个必然”。
2.种子画廊与全视影像画廊 不可小觑,别有天地
地址:种子画廊(建业五栋大楼、万象城);全视影像画廊(经开区汉风大厦)
坚持发掘年轻画家的种子艺术画廊本月在郑州东区建业五栋大楼新开放了一间近200平方米的展厅,并策划了“能量守恒”青年画展,在艺术圈内相当瞩目,这家模式与国际接轨的画廊创办7年,合作画家已经超过50位,经营也度过了艰难期。
在摄影领域,由侯登科摄影纪实奖理事会理事罗勇创办的全视影像画廊尽管尚未盈利,其在郑州也拥有了两处展厅,为近40位国内顶尖摄影师做过专题展,为普通市民普及影像艺术价值,10年间已在国内艺术摄影圈积累起极高的人气和口碑。
不过,画廊在河南当代艺术中仍是短板。种子画廊创办者郭梦非认为,除了艺术家,艺术的完整生态链还包括经纪人、艺评人、画廊、媒体等,相对河南艺术家的体量来说,剩下的几部分都远不够充分。罗勇也认为,大环境下,国外的画廊发展模式在国内尚未普及,眼下画廊又面临着各种艺博会、拍卖会的挤压,导致各方都急功近利,作品从作者手中直接进入拍卖领域,“这是一种短视行为,画廊作为系统包装和推介画家的专业机构是十分必要的,画廊的推介和过滤功能缺位,艺术家无法集中心思创作,拍卖市场也更容易虚抬作品价值,长远看对谁都不是好事”。
D·可贵的实验性
一定还有一些艺术家们抱团的地方,或者有特色的文创空间不在上述之列,因为不知不觉间,曾经被人觉得土的这个城市里充满文艺味儿的地方迅速多了起来,拥趸还都不少,正应了那句话,你知或不知,它都在那里,这是城市的体量达到了一定层级之后的必然。
从类型上看,郑州的这些空间应该分为三类,一是如同石佛、梨面沟一样由艺术家操盘的艺术村落,二是与二砂类似的文创聚落,三是莫空间领衔的追求学术或商业意义的画廊和展览机构。尽管从原创的角度讲,郑州的艺术空间在一线城市都能找到原型,并没有完全土生土长的模式,但这种学来与引进也很珍贵,因为在有很多选择的情况下,一种带着勇气的选择就意味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