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游网(文 李枫):花吐芬芳草木旺,旅游休闲佳时光。4月16日,由中原古民居保护协会发起人金鑫、中国搜索记者杨正华、去哪游网总编李枫、摄影家谢金芳、河南省社科院邓春来组成的古民居保护志愿者小分队走进荥阳韩凤楼故居,随同韩凤楼直亲侄孙韩宗烈老先生一家和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领导一览历经沧海桑田的古宅院,聆听一位护国将领的爱国故事。

韩凤楼故居位于荥阳郑上路索河桥西100米的路南,也就是荥阳中医院的对面,韩凤烈介绍,原来韩凤楼故居分为东、西两宅,东宅已被拆除废弃再无踪迹,目前得以保存的为西宅,剩下主楼、两侧厢房及正对主楼的门房共4座建筑,4座建筑构成一典型的四合院。

韩凤楼故居主楼为双层,楼上楼下都是典型的四间房构造,墙体厚实,门保存完好。主楼檐角有龙、马、鹿、麒麟等镂空砖雕,栩栩如生,十分精美。一些损坏严重的青砖黛瓦和出现了腐朽、断裂的木质的楼梯和支架经过修葺和加固,基本复原了曾经的原貌。“韩凤楼故居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被当过学校使用,因此还还保留着“严肃活泼”的大字。

据韩老先生介绍,韩凤楼曾是护国名将蔡锷将军的心腹爱将。蔡锷将军被袁世凯软禁期间,韩凤楼设法“助蔡脱袁,逃京赴滇”。此事在蔡锷将军故居有所记载。其后韩凤楼参与了护法护国运动,并执掌云南讲武堂,为护法护国运动培养了大量人才,也包括新中国的开国元帅朱德。

由于战乱饥饿让当时的中国饱受苦难,而腐败无能的北洋政府让韩凤楼很是失望,于是他在1920年解甲归田,过起乡绅的生活并修建了四合院。回到荥阳的韩凤楼看到荥阳教育落后,人民贫苦,孩子们都上不起学,就相邀亲朋旧友一起为荥阳办一所学校。于是在1922年荥阳南关小学就建成了。
1944年,八路军将领朱德来信,希望韩凤楼能够帮助进步青年去陕北以及解救被国民党逮捕的一些共产党员,韩凤楼便又开始了他的革命旅程,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着力量。1950年,韩凤楼在河南省政府任参事,之后韩凤楼就把现存的四合院捐给了国家。(以上内容由韩凤楼直亲侄孙韩凤烈先生口述,2011年出版的《荥阳文物志》略有记载)

如今,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南关小学变身成了索河中心幼儿园,河南私立煦初高级中学更名为由郭沫若亲笔题写的荥阳第一中学,但韩凤楼致力于教育的往事则依旧“存在”,索河中心幼儿园内保存完好的两块铭刻石碑即是最好的印证。 |